作者:济南杀虫公司发布时间:2019-03-30 15:44浏览次数:0
一般常见的爬行类害虫有:蟑螂、蚂蚁、书虱、蜘蛛、蜈蚣、千足虫等。根据害虫的习性不同,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。例如蜈蚣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户外的枯叶下或岩石的夹缝中,与德国蟑螂喜爱在厨房中觅食习惯不同。可以根据其生活习性来投放药物。虽然同一种杀虫剂可防治多种害虫,但为户主安全和环保原故,专业的技师不会胡乱投药。
下面是针对性的害虫防治的方法。
蟑螂防治
对家居,
1.可以喷洒滞留性杀虫药液于墙角位置,防止蟑螂进入屋内。因滞留性杀虫药会留下微小晶体,让入侵的蟑螂中毒身亡,不能繁殖。
2.也可用药饵吸引蟑螂来进食。
对酒店食堂,以上两种方法作定期保养性防治即可。如果蟑螂情况严重,就得先作击倒性灭杀治理。
对户外:沟渠的蟑螂防治很重要。因天气关系,一般都需要用到较多药量,使药效长久些,但操作员会注意在喷洒时不会对非害虫造成损害。
臭虫防治
形态特征:成虫体型扁平,红褐色,体长4~6mm,宽约3mm,遍体有短而壮的毛。
生物学特征:臭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,完成1个世代约为35d左右,1年可繁殖2~3代,多达5~6代,视地区和气候而异,在南方气候温暖的地方可常年繁殖。卵期一般在6~10d。由卵冠孵化而出,若虫即能吸血,若虫分5龄,每龄吸2~4次血,4~6d蜕皮1次,经5次蜕皮羽化成成虫。雌性成虫每日产卵2~8枚,连续1月,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,雌虫可持续产卵2个月以上,1生可产卵200~500粒或更多。
活动与藏匿:臭虫活动呈负趋光性和正向触性,主要在夜间活动寻找宿主,而白天隐藏于缝隙之中。臭虫的活动高峰出现在熄灯后1~2h及黎明前。环境对臭虫活动影响很大。5℃以下低温中完全不活动;在15~35℃温度域内,活动随着温度增高而加剧;39~44℃则活动减慢或停止,最适宜的温度为20~30℃,湿度为55%~60%。
臭虫体扁,适应栖息于狭长的缝隙中,有利于躲避捕食性天敌,也有利于在宿主的栖息睡眠场所隐藏吸血。臭虫有群栖性,其成虫、若虫和卵常在其栖息的床板、褥垫、缝隙中大量发现。其聚居的缝隙附近发现黑色或黄白色粪迹,是臭虫寄生的标志。沾染臭虫的家具和交通工具往往成为其迁移扩散的工具。据学者推测,很可能人类从洞穴时代即从蝙蝠那里接受了臭虫的寄生。
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止措施,必要时选择专业的杀虫公司更放心。
版权声明:转载请注明出处://www.paristotokyo.com/html/show-89.html!